爱微特 WWW.AWAT.CN

广告位招商

自由 · 快乐 · 创意



我们是有责任原创音视频精品内容提供者            We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original audio and video classic content provider

                                                          我们来自新疆         We came from Xinjiang, China

                                                 我们致力于向全世界         传播科技输入、文化输出,求精粹融升,达天下趋同  

We  are focus on tak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put, cultural output, pithy melts, till the  convergence for all the world.


                                                                                                                          

 freedom ·  happy ·   innovation

f

al

渔鸥

Larus ichthyaetus

鱼鸥,大型水鸟,体长超60cm,成鸟的头和前额黑色,眼周具新月型小白斑,肩、背、腰翅上覆羽均为灰色,身体其他部分为白色。嘴黄色,近端斑为红黑两色;腿脚黄色,亚成鸟羽色变化很大,多活动于大的水域。主食鱼类在新疆分布较广,见于乌伦古湖、乌鲁木齐和艾比湖、塔里木河、和田河、帕米尔高原各大湿地。

棕尾鵟

立即了解

Buteo rufinus

棕尾鵟是较常见的猛禽,体长50~65cm,通体沙褐色,尾羽土黄色,栖息于荒漠、半荒漠、戈壁、草原、及绿洲边缘,捕食野兔、鼠类、蛙类、蜥蜴、蛇和鸟类等,广泛分布于新疆各地。

立即了解

红嘴鸥

Larus ridibundus

红嘴鸥又名海鸥,因其叫声为哈哈,故又名为笑鸥。是新疆最常见的一种鸥,体长约为40cm,成鸟头和颈为褐色,背部及两翅灰色,下体纯白。嘴、脚和趾、蹼赤红色,三五成群在河流、湖沼上空徐飞觅食,捕捉鱼虾,繁殖于塔里木河流域,天山巴音布鲁克沼泽、乌伦古湖等水域,迁徙时各水域都有分布。

立即了解
毛脚鵟

Buteo lagopus

毛脚鵟全长53~66cm,上体暗褐色,颏棕白色,喉和胸黄褐色,有黑褐色羽干斑纹,腹暗褐色,尾白色,具黑褐色次端斑,栖于针阔混交林或开阔荒地,以小型动物为食,见于中国新疆喀什、若羌、天山、伊犁等地。


立即了解

潜鸟目-潜鸟科

Gaviiformes Gaviidae

广泛分布于北方高纬度地区,在北极圈附近繁殖,冬季南迁.全球1属5种,中国4种均为冬候鸟,新疆两种为黑喉潜鸟和红喉潜鸟。

黑喉潜鸟

Gavia arctica

黑喉潜鸟多为近海洋见鸟类,远在北方及北极苔原地区生活,迁徙距离约为6000km。嘴笔直,灰黑色,头部光滑。成鸟体长60~75cm,体重2~4kg,翼展100~120cm,繁殖期灰头、黑喉、白腹,背部白和黑细纹相间;非繁殖期头顶、后颈、背部灰褐色,从眼睛下方眼颊至前颈皆为白色。食物为各种鱼类、昆虫软体动物等。善于潜水,一次潜水时间可达两分钟,距离400多米。罕见于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克拉玛依、玛纳斯、石河子等地。


苍鹰
立即了解

Accipiter gentilis

苍鹰,体长约50cm,羽色多为苍灰色和褐色,眼上方有白色眉纹,耳羽黑色,胸、腹杂以黑褐色横斑。苍鹰主要为森林种类,栖息于针叶林、阔叶林及混交林中,营巢于树上,捕食多种小型动物,分布范围较广,见于中国新疆天山喀什、伊犁河、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立即了解
鹳形目-鹳科

Ciconiiformes Cidoniidae

成员为大型水鸟,嘴长而粗壮,腿长,两翼宽,尾短,在高树或岩石上筑大型的巢,飞时头颈伸直。以鱼为主食,也捕食其他小动物。有些种类以腐肉为食,遍布全球温带和热带地区,由于非洲和亚洲南部居多,全球有11属19种,中国4属6种,新疆1属2种,为白鹳、黑鹳。

立即了解

Milvus korschun

中国古代称风筝为鸢或纸鸢,鸢亦称老鹰,体长约53~65cm。尾呈叉状,通体黑褐色杂以暗斑,翼下具白班,飞翔时易于识别,数量较多,分布广泛。多见于全疆各城郊、村镇工作区及山区,主食各种鼠类,兼食小鸟、家禽、兔、蛇、龟、鱼、昆虫等。

立即了解
黑鹳

Ciconia ciconia

白鹳是大型水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长达100~120cm,通体白色,颈翅为黑色,嘴部和腿部为鲜艳的红色,性格冷静而机警,常活动于开阔的沼泽、池塘、水库,捕食鱼类、蛙类、昆虫等,营巢于树冠或屋顶。飞行时颈和腿均伸直呈一直线,曾经分布于中国新疆喀什、伊犁地区及阿尔泰山南部水域,为繁殖鸟。据调查,在德国有一支25岁的老冠一生中迁徙了50多万km,最远飞抵南非,往返距离达2万km。

白鹳

立即了解

Aquia chrysaetos

金雕,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雌鸟体长可达90~100cm,翼宽大,展开达两米,嘴和爪十分强锐。通体暗褐色。覆腿羽一直延伸到趾基部。本种广布于欧、亚大陆,见于昆仑山、天山和阿尔泰山,类似的种类,还有乌雕、草原雕、小雕等。雕类捕食能力极强,食物种类有大型鸟类、野羊、兔、狐、雕、鼠、旱獭等。


立即了解

Haliaeetus leucoryphus

玉带海雕因其尾部具有白色宽带而得名。体长70~80cm,头和颈部羽色淡禇褐色,体羽褐色,分布于和静、哈密、喀什、和田、墨玉、福海等地,栖息生存于胡杨林、山地、沼泽及湖泊、水库附近,食鱼为主,兼食水禽、野兔、旱獭等。

立即了解
玉带海雕

立即了解

ciconia nigra

黑鹳,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大,全长超出100cm,上体黑色,泛绿色闪光。腹部白色,脸、嘴及双腿红色,嘴粗大、腿修长,栖息于湖泊、沼泽及河岸林中。营巢于大树或山崖上,巢体硕大,多年沿用。每窝产卵3~5枚,分布于新疆南北疆各大水域,繁殖于塔里木河及天山巴音布鲁克等地。有记录的最高寿命为31年。

金雕

Aegypius monachus

秃鹫,鸟中之王中王的秃鹫,亦称狗头雕、座山雕,为我国猛禽中最大的一种。体长110~120cm,双翼展开达2.3米~2.8米,通体乌褐色,颈部皱领淡褐色,裸露的头部和颈部仅被以短短的绒毛,适用于将头伸入动物的腹腔内掏食内脏。栖息于海拔2000~6000m的山区,食物主要是大型动物的尸体,分布于中国新疆天山、昆仑山及帕米尔高原。


Haliaeetus albicilla

新疆鸟类新纪录种,体长77~92cm,成鸟多为暗褐色。头颈部羽色较淡。嘴和角为黄色,尾羽白色,呈楔形。亚成鸟通体黑褐色,栖息于湖泊、河流附近,营巢于胡杨树上,多年沿用同一巢,主要以鱼为食,也捕食小型哺乳动物和水鸟。见于塔里木河流域,被列入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中。


立即了解
立即了解
秃鹫

鹈形目-鹈鹕科

立即了解
立即了解

Pelecaniformes Pelecanidae

分布于全球的温暖水域,鹈鹕科全球仅1属8种,中国3种,新疆2种,为白鹈鹕、卷羽鹈鹕。


鹈鹕

Pelecanus sp.

鹈鹕俗称塘鹅,鹈鹕体型肥大,体长150~180cm,重达5~10kg,全身灰白色,初级飞羽黑色或黑褐色,群栖于湖泊、河流、食鱼为主。迁飞时排成行列。数量稀少,仅见于天山西部的伊犁河谷地和内陆较大的湖泊,现均列为国家级保护动物。

鲣鸟类-鸬鹚科

Suliformes Phalacrocoracidae

全球二属39种,中国1属6种,新疆2种

鸬鹚

Phalacrocorax carbo

鸬鹚俗称鱼鹰,协作捕鱼的能手,嗜吃鱼类,广布于世界各地,体长60~80cm,通体黑色而泛紫色光泽,胁具白色斑块(繁殖羽)。潜水本领极佳,常常集大群围捕湖中的鱼类,上下协作得非常好,营巢于小岛、大树、悬崖之上,每窝产卵3~7枚,在新疆各地都有分布和繁殖。

白尾海雕

鹮科

Threskiornithidae

全球有14属32种,中国5属7种,新疆2属2种,如白琵鹭、彩鹮。

白琵鹭

Platalea leucorodia

白琵鹭也叫琵嘴鹭,体长80-90cm,通体白色,成鸟嘴黑色,呈琵琶状,繁殖期前胸泛黄色,头具黄白色羽冠,多活动于水草丛生的苇塘、沼泽、湖泊,觅食时嘴伸入水中左右扫动如镰刀,割草捕食小鱼、虾、昆虫、蛙类及软体动物。飞行时双翅鼓动的频率达每分钟186次,目前种群数量不多,偶然见于准噆尔盆地周缘及南疆。卵一窝3~4枚,纯白无光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高山秃鹫

立即了解

Gyps himalayensis

高山秃鹫又称喜马拉雅秃鹫,可以飞上万米高空,是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类。体长达110~120cm,体羽色不如秃鹫深,多为沙褐色,栖息于海拔2000m以上的山地,营巢于悬崖上。见于中国新疆昆仑山、阿尔金山、喀喇昆仑山、天山及帕米尔高原,常与秃鹫一起争食大型动物的尸体,一群鹫只需20分钟便可吃尽一只羚羊。有时甚至因为吃的太多而无法起飞。

立即了解
鹭科

Ardeidae

很古老的鸟类,大约在5,500万年前就已经在地球上活动,鹭科全球有17属62种,中国10属24种,新疆7属7种,如苍鹭、大白鹭等。

苍鹭

Ardea cinerea

苍鹭,长腿、长颈、大型涉禽,全长90~100cm,头顶白色,具黑色羽冠,上体苍灰色,下体白色,前颈有数条黑色的纵纹,广泛分布于南北疆平原水域。

立即了解

Pandion haliaetus

俗称鱼鹰,因其外趾能反转而成为对峙型,适用于抓捕鱼类,或独立为鹰形目、鹗科,鹗为中型猛禽,体长50~60cm,头至颈部白色。过眼线黑褐色,头后、背上暗褐色,胸至腹白色,上胸有黑褐色领带,栖息于沼泽、湖泊、河口及其附近区域,捕鱼为生。见于富蕴、沙雅、英吉沙、哈密等地。


立即了解
大白鹭

Egretta alba

大白鹭亦称鹭鸶,身体修长,体长95~110cm,羽毛洁白,常常被误认为是白鹤。夏季多活动于沼泽、河流、湖泊或水田,食物以鱼为主,也食水生昆虫、两栖动物等。喜群居,繁殖于塔里木河、博斯腾湖、乌伦古湖等地。

鹞类

立即了解

Circus sp.

新疆的鹞类有白尾鹞(Circus cyaneus )、草原鹞(Circus macrourus)、乌灰鹞(Circus pygargus)、白头鹞(Circus aeruginosus),隶属于鹰形目鹰科,白尾鹞体长45~56cm。雄鸟上体及两翅表面大都为蓝灰色,头后缀以褐色,下体白色,尾上覆羽及外侧羽尾羽白色,雌鸟上体暗褐色,下体棕黄色,与其他类群不同,鹞类的雌鸟体型通常大于雄鸟。栖息于开阔的农田、草原、沼泽上,善低飞,捕食啮齿类、鸟类和昆虫等,见于塔里木盆地、天山和阿尔泰山。

立即了解

夜鹭

Nycticorax nycticorax

夜鹭,一种夜行性水禽,体长约56cm,头顶及肩为泛金属绿光的黑褐色,枕后垂有2~3枚白色长翎,下体白色,幼鸟通体褐色。多暗色杂斑,与成鸟的羽色完全不同,白天很少露面,只在夜里出来觅食,在我国分布于沿海及长江流域,今年首次在塔里木河、胡杨林中见到繁殖群,为新疆新纪录种。

立即了解

鸮形目(猛禽)-鸱枭科

Strigiformes Strigidae

新疆的鸮类,有角鸮、雕鸮、雪鸮、猛鸮、鸺鸮、小鸮、长耳鸮、短耳鸮、鬼鸮、林鸮等不下13种,长耳鸮俗称猫头鹰,体型中等,长约35~40cm,翅短而圆,羽毛松软,飞行时灵活自如无声。其耳朵只不过是几撮羽毛而已,黑褐色的耳语长达5cm,而其真正的耳朵位于头的两侧,眼大嘴短,面盘黄褐色,体羽多暗褐纵纹,白天隐伏于林中,傍晚出来觅食,其眼光锐利,听觉特别好,能发现森林中的小型哺乳类动物。繁殖期每对日捕鼠20~30只,分布于全疆各地,多在冬季出现,冬候鸟。


立即了解

小苇鳽

Lxobrychus minutus

鳽是在芦苇丛中繁殖的一类涉禽,极善于伪装,新疆有2种。大麻鳽(Botaurus stellaris),小苇鳽,二者大小不同,羽色酷似褐色苇叶。

纵纹腹小鸮

立即了解

(Ahtene noctus)

纵纹腹小鸮,小型猫头鹰,比家鸽略小,体长22~24cm,上体沙褐色,具白色羽轴斑,下体棕白色,腹部和两胁缀以粗著的褐色纵纹。栖于荒漠、戈壁、绿洲、丘陵和山区,在岩洞或树洞中营巢,通常夜晚出来活动。以昆虫和鼠类为食,留鸟,见于各地。


立即了解
鹰形目(猛禽)-鹰科

Accipitriformes Accipitridae

鹰形目的种类有鸢、苍鹰、雀鹰、鵟类、鹞类、雕类、短趾雕、兀鹫、秃鹫、鹗等,约37种,猛禽类羽色多为褐色,嘴强壮呈弯钩型,嘴基有蜡膜。双翅强健有力,尾羽大多12枚,脚爪锐利,雌鸟较雄鸟体大,猛禽大多为捕鼠益鸟,还有一些食腐尸者,是自然界的清道夫。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控制鼠害和疫病蔓延的重要作用是生态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根据野生动物保护保护法规定,所有猛禽均为国家1、2级保护动物,任何人不得随意捕杀、驯养、买卖。

大鵟

Buteo hemilasius

大鵟俗称为花豹,大鵟体长约6、70cm,羽色变化较大,有暗形、淡形和中间型,一般头及胸腹部羽色丹褐,背及双翅褐色较浓,性情凶残,多见于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以及天山,捕食多种鼠类、野兔、昆虫、蜥蜴等。


立即了解
雕枭

Bubo bubo

雕枭为鸱枭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鸣声嚯嚯嚯,十分吓人,体长约60~70cm,重3~4kg,通体棕褐,多黑褐斑纹,腿脚被毛,爪钩曲锐利,耳羽突出,面盘宽大,具有集声作用,一双大眼,可以看到两侧和身后的物体,视觉和听觉敏锐,全疆有四个亚种。羽色差异较大,栖息于山地、林间或悬崖峭壁隐蔽处,昼伏夜出,飞行迅猛而悄然无声。捕捉鼠类、兔类、鸟类为食,分布甚广,见于中国新疆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天山山脉等。由于数量减少,亟待保护。

立即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