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微特 WWW.AWAT.CN
自由 · 快乐 · 创意
我们是有责任的原创音视频精品内容提供者 We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original audio and video classic content provider
我们来自新疆 We came from Xinjiang, China
我们致力于向全世界 传播科技输入、文化输出,求精粹融升,达天下趋同
We are focus on tak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put, cultural output, pithy melts, till the convergence for all the world.
freedom · happy · innovation
f
al
犀鸟目-戴胜科
Bucerotiformes Upupidae
喜食昆虫,在洞穴中营巢,新疆仅一种。
戴胜upupa epops
原属佛法僧目-戴胜科,后为戴胜目,现为犀鸟目。全长27~30cm,兴奋时头羽展开呈扇形,十分显著。通体棕栗色,多黑色或白色斑,嘴细长,向下弯。栖息于草原、农田、绿洲、山谷、灌丛、园林、乡村、郊野,捕食昆虫。营巢于树洞或墙洞中。为了驱避天敌,常常放出恶臭味,故名臭姑鸪,全疆各县均有分布,为益鸟。
Hirundo rustica
家燕全长17~20cm。上体黑色,泛金属蓝灰,额、颏、喉深栗色,胸带黑色,飞羽和尾羽黑褐,除中央一对尾羽外,其余尾羽基部各具一白斑,腹部为白色。栖息于居民区的屋檐、栋梁、墙角、桥洞,是最接近人类的一种鸟。每当秋季来临,随着日照时间缩短,家燕很快开始集了聚,准备南迁,食物纯为昆虫,为食虫益鸟,全疆各县均有分布。
Coraciiformes Coraciidae
佛法僧目全球7科34属151种,中国4科11属21种,新疆4科4属5种,佛法僧科新疆仅分布1种
毛脚燕
Delichon urbica
毛脚燕体形似家燕,但尾较短,分叉不明显。体长11~14cm,上体黑色,具蓝色金属光泽。腰部有白色横带,下体白色。跗蹠被白色羽毛,雌雄共同衔泥筑巢,是很勤快的鸟。广泛分布于各地,特别是山区,在空中捕捉昆虫,繁殖鸟。
蓝胸佛法僧
Coracias garrulus
蓝胸佛法僧,全长30cm,通体大多蓝绿色。嘴黑而粗长,前额及眼前浅棕。喉与胸棕绿色,出没于绿洲、农田、城郊林带。常停栖于路边电线杆上,食物以昆虫为主,见于中国新疆伊犁、阿勒泰、乌鲁木齐、和田、喀什、昌吉等地区。
Motacillidae
俗称点水雀、小喜鹊等,食虫益鸟,全疆共有14种,即白鹡鸰、黄鹡鸰、灰鹡鸰、黄头鹡鸰、水鹨、田鹨、林鹨等,体型纤小,全长不足20cm。嘴形较细,嘴须发达。上体灰褐或黄绿,下体大都白色、黄色或灰白色。尾和翅均修长,栖息时尾不断上下摆动,飞行时呈波浪曲线状起伏,几乎纯以昆虫为食,对农、林、牧业非常有益。
黄鹡鸰
Motacilla flava
全长15~17cm,上体橄榄绿色,眉纹黄色,下体鲜黄色或淡黄色。栖息于平原、山地、沼泽、草地,以昆虫为食,见于中国新疆天山及北疆各地。
Alcedinidae
专门食鱼的鸟类,全球18属93种,中国7属11种,新疆仅有1种
Motacilla citreola
草原上的一枝花,全长15~17cm,雄鸟头部鲜黄色,上体暗灰或黑色,下体辉黄色,雌鸟头部较多灰褐色。多见于山区沼泽、平原、草甸,夏候鸟见于南疆各地及伊犁河谷。
Alcedinidae
翠鸟也称小鱼狗,体小,头大,全长16~17cm,重22~25克,羽色艳丽,上体暗蓝绿色,密布淡蓝色斑点,下体为栗棕色,嘴型粗大。善潜入水中捕食小鱼,飞行迅速,常低掠水面而过,粗壮的嘴是挖洞的有力工具。营巢于田野地基上的土洞中,分布于塔里木河、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及天山西部、阿勒泰、伊犁、塔城等地。
翠鸟
Motacilla cinerea
与黄鹡鸰极为相似,全长仅17cm,雄鸟上体灰褐色,下体黄色,眉纹白色,喉部夏季为黑色,冬季为黄色。栖息于山区潮湿地带,以昆虫为食,繁殖于新疆各地。
Motacilla alba
形似微缩版的喜鹊,很常见的鸟类。全体长15~17cm,体羽黑白两色,上体黑色,下体白色。栖息于农田、草地、山地、小溪、河滩、湖沼,以食虫为,广布于全疆各地。
白鹡鸰
Piciformes Picidae
啄木鸟被认为是专门给树治病的大夫,新疆有10余种。啄木鸟有4个特点,爪子强:可以牢牢抓住树干,尾巴硬:能支撑身体的重量。嘴锋利:啄食树皮内的虫子;舌细长:深入裂缝吸粘小虫或卵,大斑啄木鸟比较常见。其体长20~24cm,上体主要为黑色。额、颊和耳羽为白色,翅上有一白色大斑,下体污白色,尾下鲜红色,雄鸟的枕部为红色。生活于山地和平原的混交林中,单独或成对活动,成为专门给树治病的大夫。发情期常常用嘴敲击林木,以引起雌鸟的注意,限于鉴于阿拉套山、阿尔泰山等地。
Lanius excubitor
灰伯劳是较大的一种伯劳,全长23~26cm,通体灰色,翼和尾黑色,贯眼纹一是黑色栖息于山区山前戈壁和荒漠十分凶猛,捕食昆虫蜥蜴和小鸟等。新疆的天山南北部都可以见到。
Laniidae Srikes
小雀中的捕食者,性情凶猛,头大,喙粗(带钩)、尾长,爪强,喜食昆虫、小雀、蜥蜴、鼠类等。新疆约有伯劳4-5种,常见的是荒漠伯劳,其他几种伯劳是红背伯劳、灰伯劳、棕背伯劳、黑额伯劳、藏伯劳等,均为食虫益鸟。
荒漠伯劳
Lanius isabellinus
荒漠伯劳是凶猛的雀类,喙尖端钩,强而锐利,喜将猎物穿挂在带刺的树上,体长16~19cm,上体灰褐,尾羽棕红色,翼上有白斑,飞行时间很明显;下体乳白泛黄。雌鸟胸部有鳞状斑纹,栖息于农田、绿洲、荒漠及山区灌丛,贪食各种昆虫,兼食蜥蜴、小型鸟兽等。叫声多变,激昂有力,时常模仿其他鸟兽的声音,分布遍及全疆各地。
灰伯劳
Falco vespertinus
红角,猛禽中的娇小者,是迁徙的高手。每年两次穿越印度洋,在南非越冬,体长仅26~30cm。雄鸟通体暗灰色,尾下覆羽和覆腿羽橙棕色。通常自己不营巢,而是占用乌鸦、喜鹊的巢,雏鸟晚成性,孵出时体重仅10~13克,主要由雄鸟育幼。
隼形目(猛禽)-隼科
Falconiformes Falconidae
隼类翅长而尖。喙缘具齿突,俗称鸽鹞子。雀鹞子、鸽虎等,新疆有9种,分别是猎隼、矛隼、游隼、燕隼、、灰背隼、黄爪隼、红隼、红脚隼、阿尔泰隼等。隼类活动空间十分辽阔,山区和盆地都可以见到,非常迅速而灵活,善于捕捉鼠类、鸟类、爬行类及昆虫。猎隼是阿拉伯国家价格昂贵的宠物,被大量捕捉、走私出境,数量逐年减少。
红隼
Falco tinnunculus
红隼是最常见的笋类,俗称雀鹞子,体长31~38cm。翅狭长而尖,尾翼较长,雄鸟头蓝灰色,背和翅上覆羽砖红色,具三角形黑斑,下体棕白色,具暗色纵文,雌鸟通体褐色,密布黑色斑纹,脚黄色,捕食蝗虫、鼠类、小鸟等,广泛分布于新疆各地。
椋鸟科
Sturnidae Starlings
食虫益鸟体型中等比较短,喜欢极大群飞常在洞穴中莹潮包括八哥金鸟等3~5种
家八哥
Acridotheres tristis
种群散布最快的鸟,全长约25cm,体色暗褐而微软葡萄红色,翼和尾上具白斑,脸部裸区黄色。集小群栖息于村落、林木、灌丛、农田附近,杂食性,略能模仿人语,为主要观赏鸟。在新疆为新记录种,属于外来入侵物种,是近20年来才从南方扩散至天山以北的种类。见于北疆莫索湾、伊犁和南疆乌恰。
Passeriformes
雀形目统称为雀类,是新疆鸟纲中种数最多的一个目,占现代鸟类总数的一半左右,又称鸣禽类。鸣管及鸣肌发达,善鸣叫,足趾三前一后,后趾与中趾几乎等长。趾间无蹼,为离趾型。外形及大小不一,小者如莺、山雀、鹪鹩、戴菊等,体重减10克左右,大者如渡鸦、喜鹊,体长可达65cm以上。雏鸟属晚成形,常见的如百灵、家燕、伯劳、黄鹂、椋鸟、乌鸦、河乌、莺、鸫、山雀、玄木雀、朱雀、麻雀、蜡嘴雀等,全疆的雀类总数约有210种,隶属于18科70余属,多为益鸟,是人类的朋友。
椋鸟
Sturnus sp.
新疆常见的有紫翅椋鸟、粉红椋鸟,体长20~22cm,重约70~80克,紫赤椋鸟俗称黑八。通体黑色,泛金属光泽,有时杂有白斑。粉红椋鸟头顶黑褐色,体羽多粉红色,二者结群栖息于绿洲、农田、山野、草原,在地面觅食,为捕虫能手。育雏期间,每一只椋鸟可捕捉上百只害虫,有灭蝗铁甲兵之美誉,已被自然保护工作者招引利用,对控制虫害效果显著,分布全疆各县。
Alaudidae Larks
百灵科包括百灵属、凤头百灵属、沙百灵属、角百灵属、百灵属及云雀属等,新疆约有12种(22种和亚种),均为小型鸣禽,叫声悦耳动听,是草原上最常见的鸟类。体羽多土黄色,善于伪装,营巢于草丛中或鼠洞里,形成特殊的鸟属同穴。现象多数种类可供笼养。食物主要是草仔、谷粒,兼食昆虫。百灵鸟还是新疆牧区少数民族喜爱的鸟类之一,1991年十二月。百灵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委确定为维吾尔族的吉祥鸟,象征着能歌善舞,憧憬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天性。
鸦科
Corvidae
鸦科是进化程度最高,分布最广、适应能力最强的鸟类,雌雄区别不大,羽色多为黑色,亦有灰色甚至白色,新疆约有9属17种
地鸦类
Podoces sp.
典型的沙地鸟类,新疆有3种,即黑尾地鸦、白尾地鸦和褐背拟地鸦,体型比乌鸦小,羽色多为沙褐色,发达的鼻羽具有良好的屏蔽风沙作用,栖息于荒漠、戈壁及干旱草地。食物多为昆虫,兼食蜥蜴、植物种子和果实。像星鸦一样,地鸭鸦也有储藏食物的习惯。在埋藏食物的同时,亦传播了种子。黑尾地鸦分布较广,见于中国新疆奇台、达坂城、阿克苏、和田、且末、鄯善、哈密。白尾地鸦仅见于塔里木盆地;褐背拟地鸦(地山雀)为青藏高原特有种,见于昆仑山、阿尔金山。
凤头百灵
Galerida cristata
凤头百灵俗称大头郎,凤头阿兰等,全长15~19cm,头顶上有一处细长黑色冠羽,因而得名。上体及两翅沙褐色,具黑褐色羽轴纹,下体棕白喉,喉侧和胸部密缀以褐色斑,栖息于荒漠草地、城乡绿洲、农田荒地。杂食性,善鸣叫,分布甚广。
Corvus sp.
美化环境的清道夫,在新疆分布有4~5种,不包括山鸦、地鸦、星鸦等,如渡鸦、寒鸦、秃鼻乌鸦、小嘴乌鸦等。体型最大的为渡鸦,长60~65cm,最小者为寒鸦,全长30~35cm。这几种乌鸦通体乌黑,寒鸦和小嘴乌鸦的不同亚种或有白色项圈,杂食性,喜食垃圾中的废物。秃鼻乌鸦和寒鸦多见于北疆各地,小嘴乌鸦全疆各县可见,有反哺习性及其他复杂的行为,是鸟类中进化程度最高的。
Eremophila alpestris
典型的山地草原雀类,体长15~17cm,前额白色,其后方有一道宽阔的黑带,此带两端向后有黑色长羽簇似角状。上体沙褐,颈部渲染葡萄红色,颊部和胸部具黑带,其余下体概白。雌鸟头部的角状羽不甚明显,新疆共有4-5个亚种,栖息于山地草原、山前戈壁、荒漠,丘陵、沼泽、草甸等环境中,善鸣叫。多以植物种子、昆虫为食,主要分布在山区,中国新疆天山、昆仑山、喀拉昆仑山、阿尔金山、准噶尔盆地西部界山、北塔山、阿尔泰山等均有分布。
Pyrrhocorax sp.
新疆有两种,即红嘴山鸦和黄嘴山鸦,区分主要在嘴的颜色上,因此而各得其名。体为黑色,体长33~39cm。山鸦栖息于高山地带的林区、灌丛及山崖绝壁上,飞翔能力很强,可像雄鹰一样在山谷间滑翔,常结群活动。鸣声清脆而嘹亮,食物为各种昆虫,亦杂食谷物、草籽、浆果等,黄嘴山鸦的分布海拔较红嘴山鸦要高,在4000~5000m之间。
Hirundinidae Swallows and Swifts
飞行能力特别强的一类小鸟,翼尖而,低空迁飞,喜食飞虫,新疆有6~7种,如家燕、毛脚燕、金腰燕、岩燕、灰沙燕等。
Luscinia sp.
因善鸣咏而得名,新疆有4~5种,即新疆歌鸲、红点颏、蓝点颏、黑胸歌鸲等。统属于雀形目、鹟科、鸫亚科、歌鸲属,常见的如蓝点颏(蓝喉歌鸲),体长12~15cm,上体淡棕,尾羽基部栗红色,颏和喉灰蓝,胸部有黑、白、蓝、栗、红等色之横带,十分艳丽。腹苍白色,栖息于河谷、灌丛、绿洲、农田和沼泽、苇丛之中,嗜食昆虫,见于新疆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