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微特 WWW.AWAT.CN

广告位招商

自由 · 快乐 · 创意



我们是有责任原创音视频精品内容提供者            We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original audio and video classic content provider

                                                          我们来自新疆         We came from Xinjiang, China

                                                 我们致力于向全世界         传播科技输入、文化输出,求精粹融升,达天下趋同  

We  are focus on tak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put, cultural output, pithy melts, till the  convergence for all the world.


                                                                                                                          

 freedom ·  happy ·   innovation

f

al

鸽形目(鸠鸽类)-鸠鸽科

Columbiformes Coumbidae

分布于全球的热带和温带地区,全球41属309种,中国7属31种,新疆2属10种,如中亚鸽、岩鸽、灰斑鸽、棕斑鸠等,目前,中亚鸽已绝迹。

蛎鹬科

立即了解

Haematopodidae

国内仅1属1种,即蛎鹬。

蛎鹬,不常见的涉禽,全长43~48cm,体羽为黑白两色,头、颈、胸及整个上体黑色。胸以下白色,嘴粗长、为橙红色;腿脚粉红色。常利用锋利的嘴啄开甲壳类的硬壳。在新疆建于乌伦古河、伊犁河、乌鲁木齐北部的湖群。

立即了解
岩鸽

Columba rupestris

岩鸽俗称野鸽子,全长30-35cm,重约300克,通体灰蓝色。上背和肩膀的前部、颈基的两侧至喉和上胸泛金属紫绿光泽,翼上有两道黑斑。腰及尾的中段各有一道宽阔白色横带,喜集群栖息于山岩间,在农田、山野、草丛中觅食,寻找谷粒、果实、草籽等,叫声咕咕咕,与家鸽无异,见于新疆各县海拔2000~4000m的山区,数量较大,为重要的狩猎对象。分布于新疆的野鸽还有原鸽、欧鸽、中亚鸽、斑尾林鸽、雪鸽等。

立即了解
鸻科

Charadriidae

中国有4属18种,新疆3属15种

凤头麦鸡

Vanellus vanellus

凤头麦鸡属鸻科,体长29~34cm,体重约200克。冠羽黑色泛绿色光泽,背、肩、腰及飞羽暗绿,闪紫色光,上胸黑色,腹白色。成对活动于沼泽、稻田、河滩、草地上。采食虾类、蠕虫及多种昆虫。营巢于地面每窝产卵4枚,卵土灰色,多黑褐色斑点。分布很广(繁殖鸟),见于各县境内多水的湿地,除了凤头麦鸡,新疆今年还记录到长脚麦鸡、黄颊麦鸡、河北麦鸡中国新纪录种。

立即了解

棕斑鸠

Streptopelia senegalensis

棕斑鸠,南疆最常见的绿洲鸟类因其名声如笑声,故英文名叫笑鸠。全长25~26cm,头和胸淡粉红色。颈基两侧杂以棕色黑色块斑,胸栗色,向后转为粉红色,腹和尾下覆羽则为白色,外侧尾羽基部黑色。端部大都白色,飞羽暗石板褐色。栖息于沙漠、半沙漠、绿树及矮树丛生地。食物主要为植物种子、果实及嫩芽等。主要分布于中国新疆南部和西部,留鸟,新疆还有几种常见的斑鸠如欧斑鸠、灰斑鸠、山斑鸠等,也多分布于绿洲。

金斑鸻

立即了解

Pluvialis fulva

因背部密布黄色金斑(繁殖羽)而得名,属鸻科,体长23~26cm,通体沙褐色,密布黑色斑点,繁殖期喉、胸、腹部为黑色。在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苔原地区繁殖,迁徙时经过新疆。见于喀什、莎车、雅浦泉、精河(艾比湖)等地。

立即了解
沙鸡目-沙鸡科

Pteroclidiformes Pteroclidae

沙鸡科或归入鸽形目,全球1科2属16种,中国2属3种,新疆2属3种,为毛腿沙鸡,西藏毛腿沙鸡、黑腹沙鸡。

毛腿沙鸡

Syrrhaptes paradoxus

毛腿沙鸡外形似鸽,体长40~43cm,通体沙棕色,有黑褐色横斑,与荒漠环境浑然一体,小鸟腹部中央黑色,足缺后趾,跗蹠全部被毛,双翅和尾尖长,飞行迅速,为典型的荒漠种类,在新疆分布很广。南北疆沙漠戈壁均可见到。主食植物的种子和嫩芽。营巢于沙地上,卵壳黄褐色。不易被发现,常常飞很远找水,用浸透了水的腹羽育幼。在新疆还分布在黑腹沙鸡和西藏毛腿沙鸡。黑腹沙鸡见于新疆西部和北部。西藏毛腿沙鸡见于帕米尔高原、昆仑山、喀喇昆仑山、阿尔金山。

立即了解
金眶鸻

Charadrius dubius

小型涉禽,属鸻科,体长15~18cm,夏羽上体为沙褐色,眼周为金黄色,额具一黑色横带,下体白色。前胸有一黑色环带,嘴黑色,脚和趾为橙黄色,栖息于沼泽、湖泊、水田附近,主要吃昆虫、甲壳类软体动物等,广布于新疆各地。


立即了解
鸨形目-鸨科

鹃形目(攀禽)杜鹃科

Cuculiformes Cuculidae

分布广泛,我国在长江以南最普遍。全球二28属136种,中国8属20种,新疆1属2种,为大杜鹃、中杜鹃

大杜鹃

Cuculus canorus

大杜鹃俗称布谷鸟、古名子规。体长30~35cm,翅尖长,整个上体石板灰色,腹部密布宽约1~2mm的狭形横斑。此鸟多为褐色型,每年开春迁来新疆,是典型的候鸟。成对活动于山区林带、平原绿洲、居民点附近,嗜食各种昆虫,特别是繁殖期间几乎纯以毛虫为食,是农业和林业的益鸟,但杜鹃从不为自己营巢。卵寄孵于其他鸟巢中,有其他小鸟代为抚育后代,常见的宿主有红尾伯劳、巨嘴沙雀、大苇莺,白喉林莺、蓝点颏等。


鹃形目-杜鹃

立即了解

Scolopacidae

中国有12属50种,新疆有12属31种

中杓鹬

Numenius phaeopus

新疆记录新纪录种。属鹬科,全长38~46cm,上体暗褐色且具黑色纵纹,头顶有乳黄色中央冠纹。下体淡褐色,多杂色斑纹,嘴巴细长而下弯,适应于在泥沼中探食水生小虫和软体动物等,繁殖于北极苔原地区,越冬时可飞抵澳大利亚。往返行程达1.5万km,在新疆为罕见旅鸟,见于巴音布鲁克等地。

立即了解

Limosa limosa

中型涉禽,属鹬科,体长36~44cm,嘴、脚、颈皆较长,夏羽头、颈和上胸栗棕色,胸和两胁具黑褐色横斑,腹部白色;眉纹白色,贯眼纹黑色,尾白色,具宽阔的黑色端斑,冬羽无栗棕色,羽色较浅淡。栖于沼泽、草甸,采食昆虫等分布于中国新疆天山中部。


立即了解
黑尾塍鹬

立即了解

Otidiformes Otididae

全球11属25种,我国仅3属3种,新疆3属3种,为大鸨、小鸨、波斑鸨,均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鹬科

Phalaropus lobatus

属瓣蹼鹬科,体长18~20cm,嘴细而尖,蹼具瓣蹼,上体灰黑色,背、肩部有4条橙黄色纵带,前额的栗红色延伸至眼后,腹部白色,繁殖期,雌鸟比雄鸟艳丽,与大多数鸟类相反的是由雄鸟担当孵卵和育雏重任,十分奇特。捕食动作特殊,常在水面旋转快速的叩食小虫,为海域种,但迁徙时出现于内陆,如见于克拉玛依至乌伦古湖一带的湖群。

Tringa totanus

新疆最常见的鹬类,见人总是鸣叫不停,十分吵闹,属鹬科,体长27~29cm,体与灰褐色,多暗色斑纹。腰和下腹部白色,嘴基和腿为红色,易于识别。嘴巴细长,适用于在泥沼中探食水生小虫和软体动物等,每年3~8月来新疆繁殖,广泛分布于全疆各地水域和湿地。

立即了解
立即了解
红颈瓣蹼鹬

鹤形目-鹤科

立即了解
立即了解

Gruiformes Gruidae

我国是鹤类种数最多的国家,且全部为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鹤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有许多美好的寓意,全球4属15种,中国2属9种,新疆2属5种。如黑颈鹤、灰鹤、蓑羽鹤等。


灰鹤

Grus grus

灰褐,大型涉禽,颈和腿修长。体长超出1米,体羽多灰蓝色,头顶裸出部分具红朱色单顶,两颊至颈灰白,喉、前额及后颈灰黑。飞羽黑色,其鸣声如吹响的号角,可以传得很远,求偶时喜欢翩翩起舞,实行一夫一妻制,栖息于沼泽、草甸、草原,采食植物种子、谷物、昆虫及小鱼等,迁徙时队伍排成v型以节省体力,分布于中国新疆伊犁、阿勒泰、博尔塔拉、塔城、和静等地,繁殖于巴音布鲁克沼泽之中,每窝产卵2枚,孵化期为30~33天。

大鸨

Otis tarda

大宝古称地鵏,全长1米左右,重5~9kg,通体沙褐色,多黑褐色斑点,双腿强健有力,仅具三趾,极适应在草地上奔走,形似鸵鸟。是一种趋同进化现象,雄性喉侧纤羽如须(婚羽),雌性体型小而无须,发情时,雄鸟的尾巴翘到背上,双翅张开,如巨大的蔷薇花。新疆还分布有小鸨和波斑鸨,都是草原及荒漠种类,迁徙时见于新疆各地。

红脚鹬

黑颈鹤

Grus nigricollis

黑颈鹤是青藏高原特有种类,全长114~120cm,头顶黑色,眼后缀一灰白色小斑,身体灰白色,飞羽和尾羽黑褐色、头顶裸露部分暗红色(丹顶)。栖息于高原湖泊、沼泽、草甸,一般分布于海拔3500~5000m之间,以植物的根茎、种子为食。兼食少量动物性食物,分布于昆仑山及阿尔金山。

林鹬

立即了解

Tringa glareola

不常见的鹬类,属于鹬科,体长19~22cm,眉纹白色,通体灰褐色,杂以白色或灰色斑,栖息于沼泽、草地,可将嘴插入泥中探食昆虫及甲壳类动物。繁殖后期通常由雄鸟来照顾幼鸟,迁徙时从北极飞往非洲或澳洲越冬。


立即了解
蓑羽鹤

Anthropoides virgo

蓑羽鹤,最小的一种鹤,体长85~95cm,体羽石板灰色,颈侧的黑色羽毛下垂,呈披针状,如同蓑衣一直落在胸前,故而得名。栖息于杂草、沼泽、浅水、湿地和山地、草原,食昆虫与小虾、软体动物、草籽等,在新疆分布广泛。见于和田、喀什、罗布泊、天山和静、巴音布鲁克、新源、乌苏、127团、塔城、哈巴河、布尔津、阿勒泰、青河、奇台、木垒、巴里坤等地,利用人造卫星跟踪其迁徙显示,经过新疆的蓑羽鹤每年都要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飞越喜马拉雅山脉。

立即了解
反嘴鹬科

Recurvirostridae

中国有2属2种,在新疆均有分布

反嘴鹬

Recurvirostra avosetta

反嘴鹬属于反嘴鹬科,全长33~43cm,嘴细长而向上翘起,头顶至后颈为黑色。背、腰和尾上覆羽、尾羽均为白色,初级飞羽为黑色,下体概白,栖息于水域,以昆虫、甲壳类软体动物为食,见于精河艾比湖、博斯腾湖、巴里坤湖等。


立即了解
秧鸡科

Rallidae

全球34属140余种,中国11属19种,新疆5属7种,如姬田鸡、普通秧鸡、黑水鸡、谷顶鸡等,广泛分布于新疆各地水域。

黑水鸡

Gallinula chloropus

黑水鸡又名红骨顶或红冠水鸡,体长30~34cm,嘴基及额板鲜红色,通体黑或灰黑色,两胁具白色条纹,尾下白色,脚为草绿色,胫部有红色环带,栖息于沼泽、水田、苇塘、溪畔等地。广泛分布于新疆各地水域。

黑斑长脚鹬

立即了解

Himantopus himantopus

黑斑长腿鹬又称又名高跷鹬,长腿娘子,属反嘴鹬科,体长约34cm,背黑腹白,双腿修长,超过20cm长,呈粉红色,亭亭玉立。可在浅水中觅食,食性多为水生昆虫和蠕虫。集群营巢于水边草丛中或滩地上。每巢产卵4枚,卵具褐色斑块,塔里木河、伊犁河、乌伦古河有繁殖种群,迁徙时见于各水域。

立即了解

骨顶鸡

Fulica atra

顶骨鸡又称白骨顶或水鸡,体长约36~43cm,通体为黑色或黑褐色。嘴及额部的甲板白色,脚绿色,长长的趾间具波形瓣状蹼,适合在水面的草叶上行走,善于游泳和潜水,栖息于多水草的湖泊中。幼鸟属早成性,出壳时全身被黑色绒毛,嘴和额红色,具橘黄色的冠毛,广布于新疆各地水域。

立即了解
鸥科

Laridae

原来是独立的鷗型目,现归于鸻型目,中国13属44种,新疆3科6属17种,鷗科是较大的一个科,有很多种类,如遺欧、银欧、红嘴鸥等。

立即了解

鸻形目

Charadriiformes

鹬是鸻形目鸟类的通称,鹬蚌相争典故中的鹬就是指这类鸟,物种数量相当多。新疆约有45~50种,都是中小型涉禽,体羽多沙土色。奔跑迅速,翼形尖而善飞,可作远途迁徙。雄鸟常常参与孵化和育雏,幼鸟为早成雏。栖息于近水的沙滩、小岛、沼泽草地。嘴细长,适应于海滩、泥沼中采食水生生物及昆虫等,喜爱结群。活动迁徙季节成为全疆各水域中最常见的鸟。新疆行鸟形目的种类分为7科:蛎鹬科、鸻科、鹬科、反嘴鹬科、瓣蹼鹬科、石鸻鸟、燕鸻科。

黄腿银鸥

立即了解

Larus cachinnans

黄腿银鸥为大型鷗类,全长约58~66cm,翼展达120~150cm,背、腰及两翅的覆羽和内侧飞羽均为灰色,外侧飞羽暗褐色,具白色端斑;头颈及胸腹为白色,嘴黄色,下嘴有一红斑。腿脚淡黄色,亚成鸟通体羽色灰褐,分布于沿海地区。亦見于内陆宽阔水域,以鱼、虾、螺及动物尸体为食。繁殖于西伯利亚北部,迁徙时见于全疆各大水域。

立即了解
石鸻科

Burhinidae

中国有2属3种,新疆仅1属1种,即欧石鸻

欧时鸻

长相和行为都十分古怪的鸟,属石鸻科,体长40~44cm,头颅较大,眼睛也很大,通体土褐色。上体和胸部具暗褐色条纹。较粗的淡黄色的双腿,善于在沙地戈壁和荒漠草地上奔跑,通常很怕见光,只在阴天或傍晚出来觅食,实际上这是对干旱酷热环境的适应,喜食昆虫、蜥蜴、小鼠、鸟蛋等,见于中国新疆天山、巩乃斯、新源、准噶尔盆地(阜康)。

立即了解
棕头鸥

Larus brunnicephalus

棕头鷗为青藏高原特有类型,体长40~48cm,成鸟头部棕褐色,额头色较浅,至颈部漸深。背、腰、翅及覆羽灰色,最外侧的飞羽具白色次端斑,其余体羽白色,喜結大群,棲息于海拔4000m的湖泊、沼泽,捕食鱼、鹵虫等。鉴于新疆南部的阿尔金山、昆仑山及帕米尔高原。

立即了解